龚洪胜(左)接受群众法律咨询。
通讯员 邹晴
“爹爹,您回去准备好刚才胡所长说的这些材料,到时候交给国土所就可以申请新的宅基地了。”因为刘爹爹的耳朵不太好,龚洪胜不得不凑近老人的耳朵,一字一顿地说。
近年来,宁乡市人民法院双凫铺人民法庭管辖了双凫铺、大成桥、回龙铺等5个乡镇,收案数量连续多年居宁乡法院农村法庭第1。今年截至7月31日,该庭共受理案件461件,2名员额法官带领1名法官助理、2名书记员共审结案件437件,结案率为94.79%,结收比98.42%。
作为双凫铺人民法庭的庭长,龚洪胜除了扎实磨炼专业办案技能外,还琢磨出了一套与群众打交道的独特方法。
两处违章建筑成了“硬骨头”
“天天与群众接触,慢慢也就有心得了。”龚洪胜说,农村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这里产生的矛盾纠纷,很多都是因为赌一口气、争一次面子,解决好了双方继续睦邻友好,解决不好甚至可能影响两家几代人。
正因为如此,在处理一些案件时,只讲法理可能不能真正从根源上化解矛盾,往往需要更多地从群众角度出发,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了解他们的诉求与期盼,在办好案件的同时做好群众的暖心人,才能走进群众心坎,打开心结。这是龚洪胜的目标,他也是这样做的。
今年8月9日晚上7点,在双凫铺镇合轩村村部,一个由双凫铺人民法庭、镇综治办、镇国土所和合轩村村委联合召开的拆除违章建筑协调座谈会正在进行。
2003年,双凫铺镇合轩村的刘某与文某申请审批通过了一处临时性用地规划,使用期限为两年。审批通过后,两人在097县道旁各建了一个生猪养殖场。土地使用到期后,他们既没有续办手续,也没有对养殖场自行拆除。之后,随着两家人口增多,两家的老人便翻修了养殖场进行居住,将腾出的房子留给儿子及后辈使用。
“距离临时性用地使用期限过去了10多年,刘某、文某两家建房也居住了10多年,突然被通知要拆除,两家有抵触和反抗情绪是可以理解的。”龚洪胜介绍,当刘、文两家得知自家的住房是违章建筑要被拆除时,两家人都非常气愤,对上门劝导的村干部也不太友善。
为了向两家人做好释疑工作,化解他们对拆除违章建筑的抵触情绪,协调会上,各有关单位的相关负责人从政策到法规、从民意看法到安全居住隐患等多方面耐心地分析规劝,刘某、文某仍旧不接受。其中一家的老人甚至扬言如果拆了他们的家,就要睡到政府去……
“背靠背”找到症结解难题
考虑两家人情绪十分激动,龚洪胜立刻想到要采用“背靠背”的形式进行沟通,逐一沟通、逐一化解才可能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他马上与村干部沟通,随即将两家人分开,再仔细地问询两家人的困难与诉求。
终于,在龚洪胜锲而不舍地追问下,刘某道出了实情,“法官,我不是真的要闹,只是房子拆了,这一家子这么多人,原来那个小房子根本不够住啊”。龚洪胜拍了拍刘某的肩,起身走到文某面前,了解到他不肯拆除也有相似的苦衷。
找到了症结,工作就好开展了。随即村、镇以及国土所的干部就刘某、文某家的人口与房屋问题进行商讨,决定由两家分别提交书面申请,进行增加或新批宅基地,保障两家的基本住房与人口相匹配。
此时,刘某、文某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在两人配合下,大家又对拆除违章建筑以及申请宅基地等问题进行了更详细的安排。
次日一早,两栋违章建筑被顺利拆除。“这次顺利拆除两栋违章建筑,真要感谢龚法官。”合轩村副书记潘正平由衷地称赞。
“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最基层,消化在最基层,解决好最基层的社会治理问题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龚洪胜有些腼腆。
近年来,双凫铺人民法庭以综合治理联席会议、诉调对接工作点、无讼村(社区)、全国社会治理示范镇为指引,通过实践和探索,积极构建了一套诉源治理新模式。“多到群众中去,听听他们说什么,才能明白他们要什么。”龚洪胜在这种模式中悟出了自己处理群众间矛盾纠纷的妙招。在与群众的良性互动里,一个美丽乡村、无讼乡村的故事正在积蓄力量,徐徐展开……
责编:万丹
来源:法制周报